中文

English

细胞培养:尊龙凯时助力PBMC转化为成熟树突状细胞(DC)的6大关键因子

发布时间:2025-07-16   信息来源:尊龙凯时官方编辑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已知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APC),其作用显著:一个DC能够激活100-3000个T细胞,远超巨噬细胞和B细胞的激活能力。DC通过处理肿瘤抗原并将其递呈给T细胞,能够有效刺激初始T细胞增殖,而其他类型的APC(如巨噬细胞和B细胞)则主要作用于已激活或记忆T细胞。

细胞培养:尊龙凯时助力PBMC转化为成熟树突状细胞(DC)的6大关键因子

目前,DC的体外培养主要依赖于细胞因子对来自骨髓、外周血和脐带血的DC前体进行定向诱导。由于骨髓和脐带血的取样难度较大,外周血因取材简单且不需要复杂的筛选和纯化过程,成为目前临床获取DC的优选途径。

在培养过程中,GM-CSF和IL-4促进单核细胞向“大巨噬样细胞”分化,尤其是抑制DC前体向CD14+巨噬细胞的分化,使其发展为CD14-/CD1a-的初始树突状细胞(iDC)。此时,iDC展现出较强的抗原摄取和加工能力,但其递呈能力仍较弱。细胞表面对MHCⅠ、Ⅱ类分子和B7家族分子(如CD80、CD86等)的表达较低,而对于CD14则没有或低表达。

进一步添加TNF-α和IL-1β可以激活NF-κB信号通路,促进DC成熟(CD1a+/CD83+),而IL-1β则与TNF-α协同强化DC的成熟。这一阶段,细胞表面MHCⅡ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的表达被主导,同时添加IL-6和PGE2能显著提高DC的数量、成熟度、迁移能力和免疫激活能力,尤其是DC的迁移能力。

在细胞因子的诱导下,通过全血处理和Ficoll梯度离心法从全血中获得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后续操作可采用贴壁法或磁珠法进行CD14+单核细胞的富集。

贴壁法操作中,将2×106 cells/ml的PBMC铺板,进行37℃培养1-2小时,之后用摇动的方式去除未贴壁细胞。磁珠法则通过CD14+磁珠阳性分选以获得高纯度的单核细胞。这一过程中需注意,PBMC中含有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目标是去除悬浮的淋巴细胞。

在第三天进行部分换液,收集培养基进行离心,之后再加入含有GM-CSF和IL-4的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两天。请注意,此阶段贴壁细胞会轻微浮起,展现半悬浮的DC状态。

第五天,轻轻吹打培养基以收获悬浮细胞和松散贴壁细胞,再进行离心收集未成熟的MoDC。经过天数的培养,iDC细胞会松散贴壁且形态不规则,出现少量刺状突起。而在8天后,成熟DC(mDC)将表现为更大的细胞体积和丰富的刺状突起。

流式细胞检测方法通常用于分析树突状细胞的成熟状态及其功能特征,检测标志包括CD14、HLA-DR、CD1a/CD83、CD40/CD80/CD86和DC-SIGN等。这些分子的检测能够反映DC的免疫调节功能。实验中,通过MLR(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评估T细胞的增殖反应,以推测免疫应答的强度。对于树突状细胞的体外诱导培养,[尊龙凯时]提供科研级和GMP级的细胞因子,保证高活性、低内毒素和高批次一致性,包含GM-CSF、IL-4、TNF-α、IL-6、IL-1β等,这些因子助力DC的高效、稳定和合规培养。